文/諶淑婷 文字工作者
書名/《勇敢的小錫兵》
編寫/茱莉亞‧聖‧米格爾
繪者/鄒駿昇
譯者/范月華
出版/小天下
前言
一心想上戰場當英雄的獨腳小錫兵,愛上了美麗的芭蕾舞女孩,從窗臺上跌落到人行道,又被放上紙船,在黑暗的下水道裡載浮載沉,但小錫兵不害怕,即便遇上張牙舞爪的老鼠,甚至成了魚兒的晚餐,小錫兵還是那麼勇敢,一心相信自己可以回家……
這是家喻戶曉的安徒生經典童話故事,也是義大利波隆那國際插畫大獎得主鄒駿昇的第一本繪本,他的創意與巧手讓經典故事注入了新元素,讀來更讓人驚喜。
背景重新設定
安徒生在1838年寫下了《小錫兵》這個膾炙人口的童話故事,在原始的版本中,小錫兵戴著古典的高帽,時間過了170年,鄒駿昇重新將故事場景設定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英國倫敦,小錫兵放下了象徵暴力的「槍」,拿起了救人用的「擔架」,身分從軍人變成「醫護兵」。
鄒駿昇刻意不改變故事原有的主幹,卻加深了戰爭、傷痕、醫護、和平等象徵性符號,尤其是小錫兵的醫護兵身分──他既希望上戰場攻擊敵人,但也要盡救人的責任。
關乎戰爭的種種討論,也許有人擔心對兒童來說太過殘忍,但無論是安徒生或鄒駿昇,都是希望藉此突顯出反戰思想與和平的重要,甚至更進一步探討戰場上生死拉鋸的人性矛盾。
不完美中的完美
當孩子閱讀時,是否會疑惑,為什麼主角不是生日禮盒中十二個小錫兵的任何一個,偏偏是獨腳的那一個「瑕疵品」?為什麼小錫兵這麼倒楣,輪到他時,錫就用完了?為什麼撿到小錫兵的小男孩不喜歡他,還把他放上了脆弱的紙船,讓他在臭水溝漂流?更倒楣的是,紙船爛了,小錫兵竟然被大魚吞了下去。
一邊讀,孩子一定一面哀嘆小錫兵的壞運氣吧。這一連串的「不完美」,固然是作者為了增加故事情節強度,讓小錫兵離芭蕾舞女孩愈來愈遠,如果不是發生奇蹟,小錫兵似乎永遠都不可能回家。
但從另一個角度思考,小錫兵終於不再像其他故事中的主角,那樣得天獨厚、幸運連連、隨時有貴人相助,筆者更喜歡這樣的安排,「不完美」反而能彰顯出小錫兵的勇敢,即便少了一隻腳、不受小主人青睞、不被小男孩喜歡,小錫兵卻不認為身體缺陷為自己帶來不幸,他還是迫不及待要上戰場,他甚至愛上了踮腳尖單腳站立的芭蕾舞女孩,並決心要保護她,而之後一連串的打擊與磨難,也沒讓小錫兵自怨自艾、垂頭喪氣。
小錫兵的身體與遭遇的「不完美」,都因為他堅毅的個性和努力的態度,讓這趟冒險旅程變得完美。這不也是孩子們該學習的?孩子也許長得還不夠高、學習的知識不夠多,不是班級中最耀眼的孩子,但能夠接納自己的「不完美」,才會有勇氣和志氣讓自己迎向完美!
未知的結尾帶來希望
《勇敢的小錫兵》裡共有十四幅主圖,為了重新詮釋這個經典故事,鄒駿昇融合了拼貼、數位與手繪技巧,營造複雜多層次的構圖,畫面上的動作刺激嚇人,懷舊色調卻流露出如詩般的寧靜氣氛,一幅幅精緻的美麗畫面,傳遞出文字說不盡的故事,以及對戰爭、和平的反思。
熟悉原版故事的大讀者應該都知道,在故事結尾,小錫兵好不容易經歷了重重危險回到家,與美麗的芭蕾舞女孩重聚,但一個小孩卻忽然拿起小錫兵往火爐裡扔,慢慢在火爐裡熔化的小錫兵,最後熔成了一顆錫做的愛心,結局雖美,卻讓人感嘆不已。
在新版本中,鄒駿昇大膽捨棄了這個令人惋惜的結局,他讓小錫兵鼓起勇氣,選擇和平與反戰,脫掉軍服、放下裝備,帶著芭蕾舞女孩一起逃走!雖然拄著枴杖離去的小錫兵,深深暗示著戰爭所帶來的傷害,但他們所逃向的遙遠未來,一定有光明希望在等著他們。
獨腳小錫兵這麼做是需要勇氣的,而鄒駿昇顛覆了一百多年來的悲傷結局,給了小讀者新的希望,不也是無比的勇敢?當心中有了愛與希望後,勇敢也會存在孩子的心中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