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小朋友睡到一半,上下排牙齒發出持續而異常摩擦的聲音時,大部分的父母不只對這種磨牙的情況束手無策,更擔心磨牙會影響睡眠,或是造成往後牙齒發育的問題。以下就讓我們慢慢的了解磨牙這件事情。
磨牙頻率的高峰,大約落在七至十歲的小朋友之間,隨著年齡增長,磨牙的情況有下降的趨勢,有一種說法是在換完所有乳牙後,情況會逐漸改善,少部分會持續到青少年期,至於磨牙直到成年都沒停止則較為少見。大部份磨牙的小朋友症狀輕微,不需要醫療方面的協助,就會自己慢慢改善,很少會影響生活甚至產生嚴重的症狀,而需要尋求醫師的幫助。
造成磨牙的原因
造成磨牙的確切原因目前還不是很清楚,可能是由身體的其他狀況引起。例如本身有其他睡眠問題(例如睡眠呼吸中止症)、因為牙齒痛或耳朵疼痛而產生的反應,或是胃食道逆流等;精神狀態也可能會產生影響,包括情緒的問題,如焦慮、壓力、挫折、憤怒、或是緊張、害怕等,少數小朋友會因為使用特定精神科相關用藥而產生磨牙的症狀。另外,磨牙也與積極、好動、喜好競爭的人格特質有關。
除此之外,有一些因子可能會增加磨牙的機率,如壓力(環境改變、家庭成員改變或與家人手足有衝突等)、吸入刺激性物質如二手菸或化學氣體、喝到含有咖啡因的飲料等。
磨牙對孩子的影響
磨牙通常都是在睡眠中、無意識下發生的,大部分人的磨牙症狀都屬於輕微,而不需要特別的治療,極少部份的人會嚴重到引起臉部或下巴的疼痛、頭痛
、顳顎關節的疾病(例如嘴巴開闔時關節會發出聲音),甚至磨損牙齒。有家長會擔心磨牙是否會造成後續咬合不正的問題,基本上磨牙與咬合不正並沒有因果關係,但咬合不正的小朋友可能會比咬合正常的小朋友更容易牙齒損傷。
磨牙可能是因為其他睡眠相關的疾病引起,例如打鼾或是睡眠呼吸中止症,因此有磨牙的狀況出現時,是反應睡眠品質不佳的警訊,必要時可以針對這些睡眠障礙做睡眠檢查。另外關於磨牙是否會造成下巴脫臼,臨床統計結果並不常見。
孩子磨牙,父母應該怎麼辦?
孩子有磨牙情況時,爸媽可以先搜集、整理一下小朋友過去發生過的疾病以及現在使用什麼藥物等,如果本來就有因為身體或心理上會影響磨牙的原因,這些資訊在就醫時對醫生的鑑別診斷會很有幫助。再來是記錄小朋友產生了哪些症狀以及相關的資訊,例如臉部疼痛與其發生的時間、持續多久等。此外,可以準備想諮詢醫生的問題,而醫生也可能會詢問一些關於磨牙方面的狀況,例如什麼時候開始有這些症狀?這些症狀是偶爾發生還是持續發生?嚴重度如何?發生的時候做了什麼事情會讓小朋友舒服一些?或是做了什麼會讓小朋友更不舒服?另外,關於小朋友的牙齒健康、正在使用的藥物及劑量、每天的活動或是睡眠習慣等,都是醫生參考的重要資料。
減少磨牙的小「撇步」
以下提供幾點可以居家做、並能有效減緩磨牙的小撇步:
- 適度放鬆及減少壓力(睡前洗熱水澡或按摩、聽舒緩音樂、念故事書)。
- 起居有規律。
- 下午及晚上減少含有咖啡因或刺激性飲料及零食的攝取量。
- 晚餐不要過飽。
- 睡前不要劇烈玩耍、不看刺激性電視節目或影片。
- 改善睡眠品質(提供幽暗及安靜的環境)。
小朋友不會發現自己的壓力源,也不會自行抒解,若是突然發生磨牙的情形,父母親可以嘗試了解是否是在學校、幼兒園發生了什麼事情而導致壓力,例如換了新的老師、原本的好朋友轉學了、或是和其他小朋友有相處上的不愉快等等,適當的排解小朋友不開心的因素,將有助於磨牙的改善。
另外有些父母會發現,若是小朋友在睡前玩得太開心、或是因為搶玩具而和兄弟姊妹發生爭執,甚至有哭鬧等情緒反應,當天晚上睡覺時,就會比較容易出現磨牙的情況,因此如果讓小朋友在睡前保有穩定的情緒,對減少磨牙也有幫助。
至於對於磨牙的孩子,讓他嘴裡咬著東西入眠,或是配戴咬合器具是否能有效阻止磨牙?答案可能是令人失望的。這些輔助器可能無助於解決磨牙的問題,甚至可能因為戴了不適合的咬合板而產生傷害,或是影響睡眠而讓情況更糟,因此建議有磨牙小朋友的父母親,在發現問題時,還是尋求一下家庭醫師(家醫科、兒科……)或是牙醫師的專業建議,找到最適合小朋友的解決方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