頭皮,是臉部皮膚的延伸,和臉部皮膚一樣脆弱、一樣需要保養,因此它的重要性等同是第二張臉呢!但我們是不是常常只注重臉部的保養,而忽略了頭皮的保養,以致於產生許多頭皮問題,嚴重者甚至造成難以挽回的落髮危機呢?為了避免這樣的狀況,讓我們一起來認識頭皮、學習如何照顧頭皮吧。
頭皮有哪些種類?
一般中性頭皮:水分較多、皮脂量適中,頭皮有滋潤感,較少出現頭皮屑問題。
乾性頭皮:水分和皮脂量都很少,容易乾燥、形成細小的頭皮屑,但頭皮不大會癢。
敏感性頭皮:水分少、皮脂量多,容易因季節、壓力、環境、年齡等因素,而
產生頭皮搔癢,形成塊狀的頭皮屑。
油性頭皮:水分很少、皮脂量多,有油膩感;會在頭皮產生黃褐色半透明的頭皮屑,頭
皮會搔癢甚至發炎。
認識毛囊和頭皮屑
毛囊就是毛髮長出來的地方,除了手掌、腳掌和嘴脣,毛囊分布在全身上下的皮膚上。健康的毛囊看起來像一個小凹槽,頭皮上的毛囊每個大約會生長2~3根頭髮,若毛囊阻塞,就會引起頭皮毛囊發炎。
頭皮屑就是頭皮的老廢角質細胞。當天氣冷、皮脂分泌減少,頭皮乾燥、不夠滋潤時,就會產生「乾性頭皮屑」;而季節交替或是秋冬季節、熬夜、壓力大、吃多油膩辛辣等刺激性食物、遺傳,或者因為皮屑芽孢菌增生,讓頭皮產生脂漏性皮膚炎,頭皮會有發紅、油膩及脫皮的現象,這種塊狀頭皮屑俗稱「溼性頭皮屑」。
如何選擇洗髮精?
選擇洗髮精的第一個重點就是要適合頭皮種類。乾性頭皮不適合選擇去屑、去油的洗髮精,要以頭皮清潔保溼,較為溫和的配方為主。敏感性頭皮除了選擇敏感性頭皮專用洗劑,挑選溫和且低刺激性的界面活性劑配方。不清楚頭皮的狀況,也可以先就醫,找出敏感產生的原因及是否有其他疾病,請醫師建議適合的產品。油性頭皮則以頭皮清潔為主,避免使用滋潤型的產品。必要時可搭配去屑產品,像是含ketoconazole或zinc pyrithione的產品,可抑制皮屑芽孢菌的滋生,達到抗發炎的效果;或是用含有水楊酸或果酸的產品來降低皮脂的分泌,去除增生的老廢角質細胞。最重要的是,無論哪種頭皮種類,都要選擇泡沫細緻、容易沖洗的產品,避免洗劑殘留在頭皮或頭髮上,造成負擔。
正確的洗頭
一般來說,每天洗頭或者隔天、數天洗一次都可以,要依照頭皮種類、是否有頭皮問題、季節、活動量、所處環境、髮型、使用造型產品程度來決定。若活動量大、身處環境髒,就需要每天洗頭;專家建議,依據上述條件來判斷,每週需要洗頭4~7次。
洗頭時,先將頭髮、頭皮以約38~40℃的溫水沖溼,再用洗髮精約略清洗一次,將附著在髮絲上的髒汙洗掉,以溫水沖洗掉泡沫後再洗第二次;洗髮精避免直接倒在頭皮上,應先倒在手掌中,稍微搓揉起泡後,再塗抹在頭髮上。第二次洗頭時,以指腹按摩頭皮,並讓泡沫在頭皮上停留約三分鐘,以達到清潔效果,接著再以溫水徹底沖洗乾淨,要避免洗劑產品殘留。如果要使用護髮素,無論是須沖洗或不須沖洗的產品類型,都記得要避開頭皮,才不會造成毛囊阻塞。吹頭髮時,先用毛巾將頭髮輕輕按壓擦乾,以溫熱風(溫度不要太高、風速不要太強),距離頭皮約10~15公分的距離,由裡往外吹,分區將頭皮、髮根吹乾。髮絲大約七分乾即可,減少造成頭髮毛燥、分叉等問題。
掉髮量怎樣才正常?
通常一般成年人的髮量大約是10~15萬根,每天因為代謝而掉落的頭髮在100根以內算是正常,若長期每天掉髮超過150~200根,或是短時間內大量落髮、局部落髮,則需要尋求皮膚科醫師的協助,找出落髮的原因,及早對症下藥。有些人會因為擔心掉髮而不洗頭,但這樣反而會讓油脂、髒汙、頭皮屑等堆積在頭皮上、毛囊中,反倒造成細菌滋生,嚴重則甚至感染化膿。
如何保養頭皮?
最重要的是經常正確的洗頭,保持頭皮清潔,並攝取均衡且足夠的營養(如維生素A、B,及蛋白質和微量金屬礦物質,像是碘、硫、硒、鋅等)、有充足的睡眠、維持生活作息正常,避免熬夜、過度疲勞、吃過量辛辣的食物,減少燙髮、染髮等使用化學藥劑的機會,平常也可以在洗頭時做頭皮按摩,促進頭皮血液循環、增進新陳代謝。另外,若髮量較少的朋友,晴天時一定要戴帽子(但約一小時要摘下透氣)、撐陽傘或擦少許防晒乳來防晒(回家後一定要清洗乾淨),避免直接在陽光下曝晒,造成頭皮晒傷或是皮膚老化病變。總之,適當的清潔保養、讓頭皮及毛囊保持在乾淨和健康的狀態,加上規律的作息、運動,保持身心健康,即可減少落髮及其他頭皮的問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