片名/攻其不備 ( The Blind Side )
DVD發行/得利影視
最近,筆者重溫了2009年上映的《攻其不備》(The Blind Side),讓筆者確認了人性溫暖的光輝──電影中不時強調「基督徒的精神」──愛、尊重、感恩、相信、不求回報的給予等價值觀,或者換句話說,就是我們華人文化裡「施比受更有福」的人生哲學,藉由劇情裡改變黑人少年麥可.奧爾(Michael Oher)生命的幾位重要他人,將人性的光明面表露無遺。
因為一點都不懂美式足球,於是上網查了一些背景資料,曉得了這部片名《The Blind Side》的典故,讓筆者對故事傳達的隱喻有了更深刻的連結。改編自同名書:《The Blind Side: Evolution of a Game》的《攻其不備》,原書內容有兩大主軸,第一部分是探討美式足球的演進史,研究「左截鋒」為何會成為僅次於「四分衛」,第二重要的球員;第二部分的內容是以麥可.奧爾這位知名左截鋒的生平作為「個案研究」。
「The Blind Side」是美式足球的專有名詞。當最受矚目的得分主將「四分衛」抬起右臂準備傳球時,目光會偏向右方,此時左後方成為他視線所不及的「盲區」(The Blind Side),而對方球員就容易從這個方向撂倒他;因此他的危險區域是由擔任「左截鋒」的球員幫他防守,以往左截鋒並沒有受到太大的重視,但因為1985年一場賽事,有位左截鋒球員表現特別突出,多次漂亮的助攻得分,搶走了四分衛的風采,從此凸顯了左截鋒的重要性,也得以證明小兵的確能夠立大功,而「防禦」也是一種「攻擊」手段。
這部電影就是描寫黑人少年麥可.奧爾的成長歷程。有閱讀障礙的麥可,學校成績一蹋糊塗,身世也相當坎坷:不知道父親是誰、不曉得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、甚至,母親還是一名吸毒慣犯,所以從小被迫跟母親分開,而每到一個新的寄養家庭不久,他就會逃跑去尋找生母。直到汽車修理廠的大叔收留了他,將自己的兒子和麥可送入基督教學校,並向該校的足球教練大力推薦他們的運動天分。教練以「基督精神」為由,極力說服校方,麥可才得以入學,也才有機會遇見陶西夫婦一家人,從此扭轉了他的人生。
其中最令人感動的情節之一,是刻畫奧爾百分之九十八高分的「防衛性直覺」(Protective instinct)。電影中以繪本《愛花的牛》來比喻他的天賦與個性:公牛費迪南雖然有與生俱來「鬥牛」的優秀條件,但卻是一隻愛好和平,只愛聞花香的「公牛」。正如同奧爾剛練習美式足球之初,教練不可思議的說,像他這樣弱勢、常被人踩在腳底下的黑人小孩,若有機會在球場上表現蠻力,通常會加倍發洩、逞兇鬥狠,可是奧爾卻不會。陶西太太完全了解奧爾的特性,並正向引導他的防衛本能,教他要將足球隊員視為「家人」,讓麥可完全發揮了實力,最終成為大學的足球明星。
電影的最後,有一段陶西太太的自白,述說報紙上一位跟麥可住在同一個貧民窟的年輕人,同樣擁有運動天分,卻因為輟學在21歲走向死亡之路。她感慨,如果有人像他們家一樣願意伸出援手,或許少年就不會死。但是,貧富階級差異和黑白種族的隔閡,是對人們的價值觀和信仰最嚴酷的考驗。陶西太太也有幾度信心動搖,當她收留奧爾的第一個夜晚,她曾擔心奧爾會偷東西或是殺害他們;當女性友人提醒收養黑人小孩的危險與不妥時,讓她忍不住擔心的詢問女兒是否心有芥蒂。但是,陶西一家人實踐了基督徒的精神,不僅跨越了種族與階級的鴻溝,甚至克服了恐懼,真正相信人的可能性,並伸出雙手給予希望,創造了改變的奇蹟。
除了陶西一家人,劇中汽車修理廠的大叔、學校的老師們、足球教練和家教老師,都在自己的角色和位置上,或多或少的發揮了催化的作用,促成奧爾改變的機會。在麥可.奧爾的生命中,因為有許多人在他看不見的盲區裡(The Blind Side),盡己之力的守護他,默默做對的事,他才得以翻轉並創造出不一樣的人生。正好印證了影片中基督學校校門的那句箴言:「之於人,一切皆有可能;之於神,一切無所不能」。
最後,奧爾自身的努力同樣說明了「天助自助者、自助者人恆助之」。奧爾從不怨天尤人,默默忍受一切磨難,不乞求他人幫助,也不因窮困而為非作歹。他一直堅持當個「憨人」,就如他通過高中畢業考的那篇作文,他悟到,所謂「勇氣」,一般人多半只是「蠻勇」,在死亡與失敗的陰影催逼之下,人們容易屈服於眼下的現實而背叛了「榮譽」;唯有驅使真正的勇氣以獲得榮譽,才是最高的行為價值。筆者認為這個領悟,是這部影片最值得玩味的寓意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