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五百羅漢交通平安》樸實中有深意,情節簡單,但是情感深厚,言淺意深。而且更難得的是,這是國內少數不以傳統民間故事為主題、卻能深刻表現本土文化的繪本。當然,這本書不是在談本土文化,但是在繪本中融入本土文化非常重要,因為這會無形中影響小孩子對自己的文化根源與土地的認知。
我們從小習慣的童話故事多半發生在歐洲的古堡或森林,王子與公主穿著巴洛克式的服裝,和來自中世紀的妖精與巫婆打交道,故事裡出現的動物如天鵝、大野狼或狐狸,都是歐陸品種。我們習慣於認同自己小時候熟悉的事物,對歐洲好像比對臺灣還熟悉。看看現在流行的偶像劇與國片,不論是甜點、麵包還是農場,都是歐洲風格;連民宿都要仿歐洲化,在山區的就仿阿爾卑斯山,在海邊的就仿地中海,彷彿臺灣沒有自己原本的面目似的,徹底喪失地域特色。也許這反映了閱讀歐洲童話故事長大的一代眼中的世界吧?
回頭來看這本書。故事的開始,是一個阿嬤到山上的廟裡為孫子求得一個平安符。這個跨頁的場景是北臺灣常見的低矮丘陵,遠處的山用綠、灰、棕、紫等不同的顏色渲染出低海拔雜木林的色調。走在泥土路上的阿嬤身穿藍白色碎花的上衣和棕色褲子,那也是我們記憶中很熟悉的、屬於阿嬤的色調。天空是黃昏的橙黃,整體呈現一種溫暖的質感,把阿嬤對孫子的殷切祝福寓於無形,文字內容與畫面達到了有機的整合。
阿嬤為小孫子繫上寫著「五百羅漢交通平安」的符,這也是很多人小時候的記憶,像故事中的小孫子一樣,隨時在脖子上用紅線繫著長輩沒有明說的愛。接下來的情節就巧妙了:平安符生效,五百個小羅漢隨時跟在小朋友身邊保護他。在小朋友騎單車的一個跨頁,五百羅漢登場,表情姿態各異,帶著各自不同的年紀和性情,增添了可愛的人性。但這也暗示了,五百羅漢也像人一樣,不是無所不能,也不會永生不滅。
小孩的成長過程不可能永遠平安無事,五百羅漢必須出手相救。每當小孩摔落懸崖、搭飛機、搭船的時候出意外,為了救這孩子的性命,都難免要折損一些羅漢。意外一次比一次嚴重,喪命的羅漢也更多。在這些意外場景的插畫中,小小的羅漢攜手合作,對抗天災巨變,在執行任務的同時又看著無力營救的同伴落難,頗令人動容。最後僅存十個羅漢,在深夜圍著燭光開會。這時,羅漢大師兄說了一句話,道盡很多長輩守護著兒孫時的心聲:「真希望可以有再多一些的力量和時間。」五百羅漢,其實就象徵了從小到大在小孩身邊支持與保護的力量。提供支持與保護的人遲早會離開,長輩的不捨與晚輩的脆弱,都敵不過自然的法則。書中用簡單的一句話,鋪展了一個生命的課題。
十個羅漢決定好好鍛鍊自己,增加保護小孩的能力。小孩也一天天長大,終於成了一個少年。有一天,少年「獨自坐火車到遠方」,很微妙的透露了少年踏上獨立之路,在廣大的天地間展開探索與冒險。但是火車出軌翻覆,車廂內著火,少年被濃煙嗆昏。羅漢們圍住少年,避免火焰燒到他,九個羅漢不幸殉職了,只剩下苦撐的大師兄。
然後就是情節最關鍵的轉折:少年醒來,看見搖搖欲墜的羅漢,趕緊抱起羅漢衝出車外。在一片白色背景中,只有少年與羅漢相對。羅漢微微一笑,雙手合十,慢慢化為灰燼飄進天空。少年解下平安符,「用手細細撫摸」。在這最後關頭,少年終於「看見」了羅漢,感受到羅漢們對自己的捨身保護。當我們能夠「看見」別人為自己的付出,並能夠同理和體諒,就是心智成熟的開始。少年終於從被保護者成為一個保護者,只有如此,他才能「遙望遠方天色光亮,自此,踏上一個人的旅途」。
最後一個跨頁構圖相當巧妙。五百羅漢從雲端看著少年走過曠野,天空是屬於阿嬤的溫暖色調。樹梢上停著從一開始就出現的一隻白鳥,少年看著白鳥,五百羅漢在鳥背後看著少年。民間信仰認為先人的靈魂會藉由動物或飛蟲回來探視親人,白鳥就像這個觀念的縮影,讓我們相信愛與情感不因生命離去而消失。這個信念對於獨自踏上人生旅途的我們來說,是莫大的安慰。
閱讀這本書,要培養比較沉靜的氣氛,才能達到比較理想的效果。因此,對導讀者來說,如何在閱讀中很自然的引導小朋友進入生命課題的思索非常重要。或許小孩無法表達自己看懂了什麼,然而對小孩來說,情緒的感動就已經足夠。
出版/天下雜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