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是孩子賴以生長,獲得愛與支持的處所,且家人的溫暖懷抱更是孩子不可或缺的成長元素。因此,當家中有人生病,孩子很容易就感覺到大人不安、沮喪和不知所措的心情;若是遇上重大疾病,整個家庭更是愁雲慘霧,將直接或間接影響到孩子生活作息的照顧與陪伴品質,甚或會讓孩子感到實質的被忽略,也可能因為大人負面的情緒,缺少內心的撫慰而產生擔心害怕的心理。又,一般父母鮮少預想如果家人生病了孩子該怎麼辦,到底如何引導孩子面對家人生病,同時搭建孩子的生活學習與生命關懷,的確是值得關心的議題。
在面對家人生病,莫名且未知的世界裡,孩子內心孤單和害怕將油然而生。此時孩子的想像也會發揮極大作用,害怕是否會因而失去家人,擔心再也沒有人可以愛自己;抑或產生錯覺,以為是自己不乖乖聽話,所以家人才會生病。過程中,大人必須清楚的讓孩子明白,每個人都有可能生病,同時簡要說明生病的原因。輕者感冒,重則危及生命,最好都能以讓孩子感到安心為前提,學習面對生病及可能會面臨的問題。父母也應避免將不安的情緒傳遞給孩子,避免問孩子「今天有沒有哭?」、「有沒有想爸爸媽媽?」等易強化孩子負面情緒反應的話語。要相信孩子有能力看見大人的現況與需求,一步一步引導孩子面對家人生病的困境。
1.用正向的心念引領孩子
父母的身影是影響孩子行為表現和學習的重要關鍵,父母本身面對疾病的心態影響著孩子看待疾病的態度。面對家人生病,孩子需要從您身上看到穩定而自在的因應方式,那將會是一個最好的示範;爸媽在這一段時間,無需因為過於擔心,而隱瞞家人生病的事實;也不要恐嚇孩子要乖,否則家人的病就不會好;或因為過於害怕面對重大的疾病可能帶來的生死問題,而裝成若無其事的樣子。因為無論如何,孩子仍可以感受到家庭裡氣氛的不同,如果父母無法坦誠面對,反而更容易引發孩子的疑惑和害怕,甚至誤解家人不再愛自己。
2.幫助孩子看見問題
家人生病對孩子生活或心理的衝擊大小,來自於疾病的狀態及病者與孩子的親疏關係。尤其是平日負責照顧孩子的大人生病,無法像往日一樣陪伴孩子進行各種活動,頓時會讓孩子感到孤單害怕,一種無所依靠或失去被愛的負面情緒,一不小心就會蔓延開來;抑或父母本身得扮演生病家人的主要照顧者,也可能疲於奔波照顧而忽略了孩子也需要被關照或安撫的情緒;甚或孩子一直處在沒人搭理的狀況下,而產生不安及疑惑。因此,當家人因為生病而影響家庭作息或得改變平日與孩子的互動模式時,必須要清楚的讓孩子知道家裡發生了什麼事,也可以邀請孩子一起協助,透過愛和關懷家人的學習,幫助孩子和家人有更緊密的情感連結。
3.引導孩子面對問題,尋求解決
面對家人生病,對孩子而言可以說是生活的體驗教育,是一種經驗、一種學習,更是一種生活態度。意即父母可以藉由家人生病,除了加強家人間情感連結,真實的情感傳遞也可以穩定孩子的身心,可以讓孩子感受到自己被愛與受重視;鼓勵孩子主動關心,在家人痛苦及有需求時,學習簡要的照顧;如此,反而成就了孩子照顧家人與愛人的能力,幫助孩子在關懷與照顧中,獲得生活學習與生命關照。
4.持續給予孩子能量與鼓勵
不論是病者或照顧者,請不要覺得對孩子抱歉,因為生命是不斷用經驗累積的成長歷程,父母要做的是幫助孩子養成照顧自己的能力,多鼓勵孩子自己穿脫衣物與鞋襪、上廁所、進食、喝水、刷牙、收拾玩具,以及幫忙做簡單家事等。告訴孩子他可以做平日生病時爸媽為他做的事,如餵藥、講故事,減輕病者的疼痛和不舒適。對於年幼的孩子,只要鼓勵他照顧好自己,就是給病者最棒的禮物。
每個孩子面對家人生病的感受與體會通常不一樣,出現擔心或害怕的時機也不同,爸爸媽媽必須和孩子多聊天,讓孩子了解原因,也可以共讀故事繪本紓解孩子的不安情緒。最後,有個小提醒,當父母自己陷入負面情緒時,請容許給自己一個放鬆和分散注意力的機會,可以選擇到戶外走走、運動、逛街看電影,或找人談一談,都有助於紓解自己的壓力。記得,要先愛自己才有能力愛孩子,且父母的態度永遠是孩子面對家人生病時支持與學習的重要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