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剛進入大班,已經能清楚表達自己的意見想法時,有天看到牆上筆者夫妻兩人的合照,問說:「為什麼照片裡沒有我?」筆者乘機宣示主權,告訴他:「這個家是爸爸媽媽兩個人建立的,先有爸媽的相愛才有你,你是我們的心肝寶貝,但這個家庭的秩序是不會改變的,爸媽是一起愛你的。」慢慢的,他發現不管提出什麼問題或要求,爸媽給的答案都一樣,他也沒有機會用哀兵政策企圖找出可以操作的縫隙。
孩子很聰明,容易觀察出父母標準不一致的地方,然後充分發揮來求取對自己有利的對待,這是人性的一部分,並無是非之別,父母清楚的一致性界線可以避免他們陷入這樣試探中,同時所制訂清楚的價值觀,有助於他們人格的形成。此外,因為父母對子女而言,具有同等的重要性,如果父母對同一件事持有不同的態度,孩子容易感到無所適從,不僅有礙於其對父母的認同,往後在人際適應上還可能出現困難,例如:缺乏安全感、不易信任別人及傾向懷疑自己是否做得不夠好。
當然,成長於不同家庭的夫妻,很難總是有相同的價值觀,要關注的只是當一方在管教孩子時,另一方盡量表示支持,即使不完全認同也最好避免即時出手干預,這對父親在管教時尤其重要,因為爸爸的尊嚴對於男性是十分重要的。由於爸爸通常比較少時間與孩子相處,所以對孩子的行為判斷或許欠缺全面的了解,但此時媽媽立即出手,對爸爸或對孩子都不是件好事。因為大人在孩子面前很難認錯,拉不下臉來,常會導致更嚴格的管教;對受罰的孩子而言,本來就容易自覺委曲,若再加上媽媽的聲援,對父親的形象及管教容易更心生不服。不過如果對方的教養方式可能造成立即傷害的話,當然還是得馬上介入,只不過要介入的目的是保護孩子而非批評對方的價值觀。
如果父母始終站在同一陣線,後來發現做了錯誤的判斷怎麼辦?如前所述,當媽媽將完整的事情發生背景向爸爸說明清楚後,當下管教的行動已經發生了,在這種處境下,爸爸要學習勇敢地向孩子道歉,這個舉動會激發孩子對爸爸的信任,也教導他明白人都有犯錯的時候,犯錯要學會適時道歉。當然同樣的情境也可能發生在母子身上,重點不在於誰是當事人,而是教養當下夫妻要呈現出彼此尊重與支持,並於事後平和的討論、反省與認錯。
教養不一致更多發生的原因源自夫妻擁有不同的價值觀,而其往往受到各自原生家庭的影響。大多數人的一生中會經歷到兩個家,一個是養育、培育自己(已身所從出)的家,一個是自己結婚之後與配偶建立(從已身而出)的家,前者就是所謂的「原生家庭」。原生家庭影響我們的自我價值感、溝通方式,原生家庭的隱形規則也左右我們的價值觀。
在鄉下長大的沛玉,爸媽通常一早去田裡工作,從小什麼事都習慣自己來,勇於嘗試各樣挑戰。翔啟的父母是公務員,鉅細靡遺的照顧,養成他謹慎小心的性格。兩人結婚後生下了寶貝辰辰,從辰辰開始學走路以來,夫妻對於如何教養就屢屢產生衝突,沛玉總是在自認為安全的範圍下放手讓辰辰嘗試,因而常受到翔啟的指責,當辰辰逐漸長大懂事以後,他們發現辰辰開始會停下手中工作,看著正唇槍舌戰的父母,這才意識到有所不妥,決定要改善這樣的溝通模式。
當父母發生爭執時,年幼的孩子很容易將之歸因於自己的錯,而感到不安。辰辰不安的眼神開啟了沛玉與翔啟檢視彼此不同教養態度的大門:先從覺察表面立場出發,進而探索深層需求,目標是同心協力找出對辰辰最好而兩人又都能接受的教養態度。例如辰辰最喜歡公園遊樂場的攀爬架,當同年齡的孩子還在玩小的溜滑梯時,他就呈現出躍躍欲試模樣,沛玉評估後開始幫助他逐步的挑戰新高度,不過難免有幾次出現小小的擦傷,勇敢的孩子總是拍拍手重頭來過。可是回家後翔啟就會數落她照顧不周,讓她很不以為然。為了解決這個問題,他們一家三口一起來到公園,夫妻兩人仔細觀看孩子玩耍時的安全措施,翔啟提出好些可能的危險是沛玉從來沒有注意到的,而沛玉也讓翔啟看到孩子能力的發展讓他比較寬心,結論是沛玉需在許多細節更加留意,翔啟則學習避免對孩子的安全有過度的焦慮。
穩定且滿意的夫妻關係是孩子成長的最佳保證,倘若夫妻平時溝通不良甚至互有心結,很難避免一不留意就將對彼此不滿的情緒帶到教養中,而出現「為反對而反對」的不一致教養,甚至企圖尋求孩子的結盟,迫使孩子必須在父母兩人中選擇支持任一方,這對孩子的心理發展及安全感成形都造成極為不利的影響。因此,改善夫妻關係,才容易展現一致的教養行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