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孩童會問:「我為什麼要刷牙?」牙齒在口腔裡,而口腔是人類消化道的第一關,是每天攝取食物的重要器官,吃過東西後,食物殘渣仍留在嘴裡,而原本就存在口腔裡的細菌,正好能利用這些殘渣來增生。細菌加殘渣一同黏在牙齒表面,俗稱「牙菌斑」,學術上稱為「口腔生物膜」,這薄膜可是造成齲齒(蛀牙)與牙周病的元凶呢!所以,刷牙就是要去除有害健康的生物膜(牙菌斑)呵。
刷牙與用牙線的訣竅
口腔清潔的工作,除了刷牙,還需加上使用牙線,才真正有效率。
一顆牙齒,有五個面需要清潔,包括:一個咬合面(咀嚼面:把食物磨碎的面)、兩個鄰接面(前、後)、頰側面與舌側面(左、右)。咬合面、頰側面與舌側面是能用牙刷來清潔,而鄰接面則需靠牙線才能清除牙菌斑。
刷牙時,要有一定的順序,可以從左上頰側面開始,兩顆、兩顆刷,整個口腔繞一圈;接著,再刷舌側面以及咬合面;刷頰側面時,嘴不需張很開,牙刷才能進入後大臼齒區;刷舌側面時,嘴就必須張大了;刷頰側與舌側面時,不可用力,以防傷害琺瑯質與牙肉;刷咬合面時,因為此處沒牙肉,則可以稍微用力點,清潔溝隙凹陷處。
使用牙線時,碰到牙肉要轉彎,同時,手指頭要按一下線,成「C」字型滑動,輕輕清潔兩顆牙齒的鄰接面,而不是只把菜渣帶出來而已。
學童口腔清潔的工具
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,接下來就談談「牙刷的選擇」。
許多家長會有疑問,對於孩童而言,電動牙刷與傳統牙刷究竟何者是較適合孩子的選擇?電動牙刷的原理是利用小馬達的動力,讓刷毛震盪,做圓弧形或橢圓形的移動,來達到清潔口腔的效果。因為不必施力,電動的方式讓刷牙的動作變得簡單,因此,對於「手腕動作」比較不靈活的孩子,是可以考慮的潔牙工具。根據以往的臨床研究顯示,在正確使用的情況下,電動牙刷與傳統式牙刷的潔牙效果不相上下,至於「刷頭」的選擇,基本上兩者是相似的。
根據使用訣竅加上工具使用提示,可依據以下幾點來選擇牙刷:
●柄好握、拿起來穩定;手腕旋轉時,不必施力就能控制刷毛。
●刷頭小,能深進大臼齒區,卻不會引發嘔吐的感覺。
●刷毛的材質軟硬適中,尖端略圓,移動牙刷時才不致傷害牙齦。
●各毛束之間不密,不卡食物渣,牙刷本身容易清洗,刷毛也容易晾乾。
●電動牙刷的選擇與傳統牙刷相同,也是需注意刷毛的設計與刷頭的大小。
此外,若使用傳統牙刷,建議至少三個月就要換一支;電動牙刷則是換它的刷頭。但,若刷毛提早分岔,或是刷毛尖端彎曲超過刷頭寬度,則建議立刻更換新的,才具功效。另一方面,如果發現自己的牙刷,不到兩個月刷毛就變形,建議到牙科就診,檢查看看牙齒與牙齦的狀態,找出牙刷過度耗損的原因,並向牙醫師諮詢牙刷的施力方式,診察是否有過猶不及之處。
為有效清潔牙齒,「牙線」也是非常重要的工具,目前市場上販售的有分無蠟與含蠟兩種。
●無蠟的牙線比較細,較容易通過兩顆牙齒鄰接面的接觸點,感覺方便舒適。
●無蠟牙線的尼龍絲容易散開,產生加大的接觸面積,加強了清潔的效果。
●對於牙齒排列過於擁擠、牙齒邊緣有凸出的填補物時,無蠟牙線易被卡住或易斷掉,此時建議改用含蠟的牙線。
●「牙線棒」是因應方便攜帶與使用而改良的產品。傳統型牙線,需要手指的靈活度來配合,可能需要經過訓練來增進技巧,牙線棒則很快便能習慣。記得要避開牙齦的最高點來轉向,呈「C」字型來操作。牙線棒清潔鄰接面因為角度的問題,比起一長條的牙線,在恆牙後臼齒區其實效果差很多,成本也較高,但若是幫助幼兒清潔乳牙時,因為牙線棒比較容易操作,所以還是能得到不錯的效果。
●「牙線穿引器」是設計讓裝有矯正器、固定式假牙、牙縫很小的人來使用,是塑膠材質,前端的「O」型,是讓牙線放進,後端的類似牙籤條狀的部分則先通入牙縫,再引導牙線穿過。
另一種情況,是兩顆牙沒接觸點、空間很大,此時「牙縫刷」就派上用場。牙縫刷的設計,外形像牙籤但前端帶有小刷毛,第一次使用的人,建議選擇最小尺寸,緩慢的把牙縫刷插入兩顆牙齒的「間隙」,先貼著刷一側的牙面,再換去貼著刷另一側的牙面。使用的技巧,與前文所提的牙線的用法類似,要注意絕對不能用力擠進牙縫,以防牙肉受傷。牙縫刷的選擇與一般牙刷的標準相同,而當刷毛開岔受損或鋼絲折斷時,就是更換的時機。
牙膏的考量
美國兒童牙科醫學會曾提出,刷牙時使用含氟濃度1000 ppm左右的牙膏才具預防齲齒的功效。然而,我們又不希望幼兒將牙膏吞入肚裡,所以在「擠牙膏」的量上,成人需要一直監督控管,且務必要訓練幼兒刷牙後吐出含氟牙膏。對於5歲以下的幼兒,建議只用一顆米粒的量;至於6歲的兒童,每一次含氟牙膏的使用量不超過一顆豌豆大小。
建議一天刷四次牙,尤其注重睡前那一次,並輔以適合的潔牙工具,很輕鬆便能達到預防保健、擁有一口健康美麗牙齒的效果。
文/許玲欣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牙科主治醫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