幼兒園的Line群組除了提供老師公告事項與聯絡功能之外,家長也可以建立Line的志工群組。透過這些Line群組舉辦聯誼活動,聯繫孩子同學的家人一同去健行、參觀學習或從事旅遊活動。
此外,Line群組中有可以進行投票與選日期的功能,當有任何公共議題時,教師可以利用Line群組蒐集家長的意見,並公布投票人數與結果,既然是家長共同的決定,老師的困擾就能減輕,這樣的功能可以應用於:舉辦什麼樣的戶外教學活動、集合地點、集合時間等,在蒐集各方意見之後,就可以利用公眾決定減少家長對老師意見或園方規劃方案的壓力。
家長的支援群組
家長若要對孩子的學習與生活有所幫助,可以組織Line的志工群組,為孩子提供生活與學業的服務,並且作為家長互相聯絡的平臺,結合網路影音、社群軟體與雲端等,分享育兒資訊、討論孩子在學校的生活與學習情形。對於臨時性的需求,例如孩子忘記攜帶物品或家長臨時無法接送時,也可以透過志工群組安排其他家長協助,提供一個安全的接送服務。
家長與教師的學習平臺
家長與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習平臺,例如有許多組織在通訊平臺開設學習群組,講者與聽者都不用出門,就可以進行學習。課程分為收費及免費,由老師輪流講課,或請外部專家授課。平臺中有中文語音辨識轉成文字的功能,在演講完畢之後,主辦單位通常都能在兩、三天之內,將演講全程圖文並茂的掛上網路官方帳號。這些文件除提供閱讀與收聽的雙重學習管道外,同時增加了課程的傳播範圍。
跨地域的交流學習
家長與教師對於臺灣以外的資訊接觸,相當程度影響孩子未來對於境外事務的理解。透過群組平臺,可以看見不同地區的人們對於育兒的價值觀及態度上的差異;藉由讀書會與培訓課程等,家長可以吸收許多專業的育兒知識與資訊,而得到「增能」(Empowerment)的效果。教師與家長在這些平臺的學習經驗,將會影響孩子的眼光與氣度,將來更能適應跨境合作的職涯。
孩子與同儕的協作
老師把所有孩子要準備的事項都在Line群組通知家長,有些家長會懷疑「到底是家長在上學還是孩子在上學」、「孩子會不會因而養成依賴的心理」,其實家長之間可以建立專供孩子與同儕使用的Line群組,討論孩子和同學在學校裡發生的事情,同儕對孩子的影響甚大,家長無法影響孩子的部分,可以透過同儕改變孩子的行為。許多家長都有這樣的經驗:孩子在家不吃蔬菜,在學校卻完全沒有這個問題,那是因為孩子會自己修正行為以融入同儕團體。Line群組也可以作為孩子協作的平臺,不論是繪畫作業、教具操作練習或是觀察學習等,都可以讓孩子練習工作上的團隊合作,同時也學習到社會關係的技能。
從虛擬群組走向真實
「陪伴」對孩子的學習成效有重要的幫助。家長跟孩子一起做肢體活動、為孩子讀繪本、收看影音節目等,對孩子提供了心理支持,對親子關係也有相當的助益。Line志工群組可以召集家長共同陪伴孩子學習,由家長共同或輪流看孩子們操作教具、做遊戲活動、為孩子講故事等,促進家長交流外,孩子也可以從中學到待人接物的能力,增進社會關係。
公共群組的社會倫理
負面的事件不應在Line的群組中談論,以免傷害孩子自尊或造成家長之間的衝突。即使是善意的推薦商品或宗教與政治觀點,也是不適當的,同時要避免將自己的私事或爭議性話題在公共平臺談論。公共平臺是全體共享的空間,即使志工有做得不足的地方,也要盡量多鼓勵、少批評。提供志工服務的家長也要了解,每個家庭狀況不同,無論經費或時間上,都可能有不方便的人,不要強求他人跟自己做一樣多的奉獻。
終究是孩子受益
學校老師可以從Line的群組中看見家長對孩子教育的整體看法,因而在作法上比較容易配合家長的意見,所以下班後也不會太受干擾。志工團體的奉獻會觸發教師更加努力,老師看見家長面對孩子的方法與態度,也會有許多收穫,形成一個正向的循環。透過師生家長在虛擬平臺及實境上的多方互動,會產生一定的情感與默契,減少可能的障礙與摩擦。
在家長志工參與的Line群組中,老師是孩子與家長群組的成員,教師可以有積極的作為,不會孤立無援。而最終,這些努力的成果都會回饋到孩子身上,成人的行為會成為孩子學習的榜樣,師長社會關係的健康和諧,也會成為孩子面對社會的基本態度。
文/王美玲 朝陽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專案講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