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認識‧可愛的動物:大象,不一樣
「大象」可說是孩子最熟悉的動物之一,但是,您知道嗎?大象其實有分種類的呵,牠們看起來很像,但只要仔細觀察,就能發現許多不同的地方,這次〈我認識•可愛的動物〉單元,就要介紹大象的兩個種類:亞洲象與非洲象。藉由圖片比對、文字解說和線上影音生態影片,帶孩子認識兩種大象外觀上的差異;接著,再認識大象的生活習性和特殊之處,比如:您知道大象也是會溝通的嗎?還有,大象耳朵的主要功能並不是搧風,而是散熱……透過這些知識,讓孩子對大象不再只是鼻子長或耳朵大這類的認識,而是有更深的了解。爸媽在單元學習結束後,也可以引導孩子查找相關資料,讓孩子對大象有更深層的學習,或實際帶孩子到動物園,透過親眼所見,加深學習印象。

我喜歡學‧注音:ㄟ‧大風吹
跟著〈我喜歡學‧注音〉一邊和動物們玩大風吹,一邊學習注音「ㄟ」。首先,請孩子動一動手指,跟著畫面中的指示一起畫一畫,學習注音「ㄟ」的筆順以及字形。記得閱讀主冊時,要搭配單元曲目一起聽,同時學習「ㄟ」和拼音「ㄨㄟ」的發音唷。然後,先陪著孩子一起念一念主冊中的句子,再鼓勵孩子自己大聲念出來,增加孩子對注音「ㄟ」的印象,並熟悉發音。而藉著貼紙遊戲也可以讓孩子更加熟悉拼音「ㄨㄟ」,最後,讓孩子延伸學習,從標有注音的刊物中找出注音「ㄟ」和拼音「ㄨㄟ」,並念一念,加深學習的印象。接著,觀賞線上影音,跟著小飛蛙他們一起挑戰注音魔王,一邊遊戲,一邊複習注音「ㄚ、ㄛ、ㄜ、ㄝ、ㄞ、ㄟ」!
我是好寶寶:當個好觀眾
一場表演需要多少人力、時間、金錢才能完成呢?這恐怕不是一般觀眾所關心的,但是,因為有這些對表演有熱情的人的付出,我們才有一場場精彩的表演可以觀賞,因此,讓自己「當個好觀眾」便是除了購票以外,對表演最基本的尊重了。這次〈我是好寶寶〉單元,要帶孩子一起學習如何當個好觀眾,除了從書本上學,更重要的是要在生活中實踐,若有機會帶孩子一起看表演,請爸媽別忘了以身作則唷!為了讓孩子理解表演工作人員所付出的心力,單元中設計了懸絲偶的表演劇場,讓孩子由編故事、搭建舞臺、設計布景、為角色服裝配色等等的過程,體會之中的辛勞,相信孩子在完成自己的小劇場表演後,會對表演、表演工作者產生更多的敬意,或許也會喜歡上表演這個工作呢!

我會唱國語兒歌:天氣島(繪/田以茉) 舞蹈動作
1.一手插腰、一手揮動,同時一腳往外跨,做出打招呼的樣子;接著,雙手比一個圈,雙腳併攏再跳開,雙手往前推。

2.雙手往外、手掌向上,雙腳輪流勾起;接著,雙手在胸前交叉揮動,雙腳蹲一蹲。

3.雙手舉高、左右揮動,雙腳左右踏一踏。

4.雙手由下往上,一邊揮動一邊畫出一個大圓,雙腳跟著跳一跳。

5.雙手握拳、蹲低身體,原地小跑步轉一圈;接著,一手放在額頭、一手往後伸直,同時一腳往外跨,做出遮陽的樣子,做完換另一邊做。


主冊解答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