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是否曾在遇到生理、心理有困難的人時,會不自覺冒出「他因為……所以不能……」的想法?是否又會因為這樣的看法,讓您拒絕或是避免與他們互動?其實,這種現象往往是後天環境教育、傳承或被他人觀念影響而成。〈我喜歡看〉單元中,兩位主角雖然同為一家人,卻有不一樣的故事發展:一位是秉持自己的看法,認為生理上有障礙的孩子不能玩球,所以不願意與他們一起玩;另一位孩子同理對方想要一起遊戲的心情,於是改變自己,以平等的角度找出能與他們互動的方法,最後,雖然大家沒有在玩球,卻找到能一起遊戲的方式,真是皆大歡喜。請別急著定義點點是位只會拒絕、沒有愛心的孩子,他也許只是因為不了解、不懂而選擇「不要」,但經由米米的示範而習得改變、轉圜的方法後,他也非常願意一起玩。在爸媽的角度上,我們或許不是米米,但是我們可以改變自己,就像點點一樣,並用身教來引導孩子成為像米米般,以平等、關愛、包容去對待他人的人。
人雖然在社經地位、貧富差距、皮膚顏色、語言……確實有所不同,但都該被愛、尊重、包容與平等對待,沒有因為說外國語言而較高階,也不會因為是外籍移工而被歧視。〈我喜歡學‧注音〉以此為出發角度,藉由玩在一起、互助合作的各國孩子認識「ㄧ」的字形、筆順,並配合貼紙遊戲,加深對字形的學習印象;接著,利用童詩介紹發音,讓孩子在念讀的過程中熟悉,透過拼讀複習發音外更強化拼音能力。
〈我喜歡學‧數數〉單元,要帶孩子認識「裡」和「外」。以店裡與店外的畫面解釋定義,再藉由點數店裡、店外有多少人同時加深學習印象,並複習數量概念;第二跨頁設計了配合貼紙的聽答遊戲,讓孩子實際印證所學。除此之外,畫面特別設計了不同外貌或是生理有障礙的人擔任烘焙師傅,便是要傳達:任何人的工作權、工作選項不應因專業度需求以外的任何原因而受限與被剝奪。期盼爸媽可引導孩子理解。
這個世界上有那麼多的人,每個人都一樣?還是不一樣?〈生活小站〉單元要帶孩子一起探討。首先,用X光照片的概念,讓孩子在沒有看到主角的外貌時猜一猜「從事那件事的應該是怎麼樣的人」這樣的練習,會讓孩子理解所謂的「社會價值觀、主觀意識」;接著是關於「臉部平權」的話題,用圖卡遮去圖中人物的臉時,他們正在做的事情是不是被凸顯了?所以我們和人相處時,是否應該盡量去看對方的「心」而不是「臉(或身體)」?最後,希望爸媽能用實際的行動讓孩子理解:雖然世界上有各式各樣的人,生活、經歷、外表等都不一樣,但每個人都是一個生命,也都平等的享有各種權利,因此,尊重並保護這些權利與不一樣,是我們要努力學習並實踐的。